领导重视什么?
读者朋友们有不少在体制内工作的,估计也有个别是在组织部、办公室等核心部门当差的。
大家或许都清楚,地方官同打工人一样也是有KPI的,虽然类似的评价体系市面上没有见到过,但猜测起来或许是教育5分、卫生5分、安全10分、公共事件10分、GDP 30分等等。
上级会给地方官们设计好各种考核指标,以此作为晋升的依据,想要重点抓哪块工作,随时调整KPI份额便可以。
比如将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从5分提到15分,下面自然会重视起来,蓝天白云的天数慢慢增加,雾霾逐渐变少。
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GDP毫无疑问是众多考核指标里分量最重的那一个。
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绝不是一句空话或者口号,它最直观的作用体现在干部人事任命上。
对于地方官员来说,搞好经济是考核升职的第一KPI,也是份内最重要的事情。
我们以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开篇时的小故事为例。
在丁义珍案件汇报会上,汉东省委常委、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非常激动,希望由省纪委而不是最高检来侦办丁义珍案,以尽可能控制住影响。
当确认无法争夺到办案权后,李达康立即联系市纪委书记和光明区区长孙连成开会,当场任命孙连成为“光明峰项目”总指挥,并叮嘱他迅速走访稳住项目的开发商们。
为什么李达康如此谨慎敏感呢?
根据剧中背景介绍,原来八年前李达康干林城市委书记时,一位副市长兼开发区主任因受贿被抓。
那到底是收了谁的贿赂呢?
还没来得及查清楚,一夜之间投资商们跑个精光,大批项目烂尾搁浅。
由于任内林城GDP出现明显下滑,使得李达康仕途受挫,比高育良晚一届进的省委常委。
尽管电视剧只是艺术作品,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,当时GDP指标对地方官的仕途影响非常大,用李达康自己的话说:
“京州六百八十万老百姓要生存、要发展、要就业、要吃饭,我是第一责任人。”
站在普通人的角度,了解并判断领导们重视什么、不重视什么,是一件十分关键的事情。
你认为A事件是天大的事,可能它在领导的KPI中只占了很小部分,这便会产生认知上的明显误差。
另一方面,假如B事件对领导至关重要,而你没什么感觉,同样会造成步调上的不一致。
那么政治人物到底在乎什么呢?
当然是竞选连任、职位晋升等涉及人事的问题。
某种程度上,是因为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与人事绑定,才有了达康书记的GDP执念。
拜登不顾联邦政府预算迟迟未通过、可能关门的风险,百忙之中来到密西根州工人罢工现场。其实大家都知道工人涨薪40%的要求会彻底拖垮三大车企,但拜登仍不得不表态坚定支持工人诉求。
之前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——
2004年,欧盟与美国爆发了一场贸易冲突,美国强势要对欧盟的这个那个加税。
欧盟相对美国当然弱势啊,对等报复他玩不起,欧盟的贸易专家们经过一番仔细研判,出台了针对美国某几样农产品加税的报复方案。
一些人就觉得,农产品嘛没几个钱,或许就是为了对内有个交代啦。
不过出人意料的是,这个报复方案一出台,小布什总统很快指示行政部门暂缓对欧盟商品加税,先开启友好谈判。
为什么呢?
原来生产这几类农产品的美国中部某州,恰好是2004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。